《那些年啊,那些事——一个程序员的奋斗史》——04

    很多人来深圳找工作的第一站是位于笋岗仓库的深圳市人才大市场,自然段伏枥也不例外。虽然段伏枥毕业于一个不入流的大学,但信心却空前地高涨。虽然这信心看起来有点过分,但段伏枥却不这么认为,他觉得自己确实是个人才,到了人才市场之后,简历一亮,绝对有不少公司挣着上前。之所以有如此自信的想法,源自于大学期间段伏枥将谭浩强的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,书后面的习题也一道不落地全部做完,学校的考试也考了满分,特别是还不费吹灰之力连续考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和三级。和周围的连个for循环都不知道怎么用的同学相比,简直就是天壤之别,将自己称之为天之骄子也毫不为过。如此一个出色的人才,公司怎么会不抢着要呢?和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一样,段伏枥也在简历中写下了浓浓的一笔:精通C/C++。

 

    只可惜事与愿违,第一天信心就狠狠地被打击了。人才大市场的公司确实是不少,但招程序员的却没有很多,而这仅有的几个,当段伏枥递上自己的简历后,人家只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:是应届生么?应届生不要。将人才市场的所有程序员岗位挨个跑了个遍,不要说什么公司趋之若鹜求贤若渴,就连会翻一下段伏枥简历的公司都没有。当然段伏枥不会觉得是自己无能,更多的是认为那些公司都没有长眼,或许明天就会有慧眼识珠的公司。只是这明天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,而这一个月中段伏枥只投递出一份简历,而这简历还是他直接放到某公司的招聘桌上,不等人事发话就马上转身走的。也许他只要再多站一两分钟,或许结果正和以往一样:应届生的简历?我们不收。

 

    持续一个月的无果,让段伏枥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无助,也是那么地迷茫。他不再觉得是什么天之骄子,甚至什么都不是,他现在只想找到一份工作,甚至于不需要薪水也行,但即使是这样的要求,也没有哪家公司愿意翻看他简历一眼。每次从人才市场出来,看到门口旁边的某某培训,就有种冲动再去好好念书,但这冲动每次总被荷包里的那点点可怜的纸币所阻止。与此相反,干姐和刘思敏只需要去人才市场一次,因为她们第一天就找到了工作。

 

    干姐做的还是老本行,是旅游业相关的,当然不是导游,而是线路策划一类。这也难怪,干姐念的是旅游专业,并且也在北京干了相当长一段时间,可是经验丰富,应付深圳的旅游业相比还是游刃有余。至于刘思敏呢,则是去了一家信托投资公司。当时面试时段伏枥也在场,发现那公司的人事经理的眼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刘思敏的胸部范围,估计那人事经理可能连刘思敏长啥样都不知道,光记得胸部的摸样了。

 

    后来段伏枥和刘思敏说了他的发现,只不过刘思敏很不屑地说:“怕什么,老娘又不是没穿衣服,他能看啥?!”皇帝不急,太监急啥,何况刘思敏也仅仅是陌路相逢,彼此也没有什么深交,究竟自己在瞎担心什么?

 

    自从第一天之后,段伏枥的生活就如同两点一线:早上起床,在楼下花一元钱买两个包子,然后挤上209,花五元买张人才市场的门票,每个招程序员的岗位都跑一趟,快到中午在人才市场的食堂花个五块钱买份盒饭,蹲在角落慢慢吃完,最后坐上209回家。如此反复,段伏枥忽然觉得人生似乎就如此了。

 

    所幸天无绝人之路,虽然在人才市场中没有真正一家公司接收过段伏枥的简历,但他在同学的建议下,辗转到了网络。每天从人才市场回来后,就泡到到网吧,打开中国人才热线,凡是有“程序员”字样的岗位,就全部点击“发送”。广撒网,还真有收获,两天之后,终于有一家公司让段伏枥去面试了。

 

    面试当天,段伏枥非常兴奋,将头发疏了又疏,镜子照了又照。没办法,谁让这是辛辛苦苦一个月以来的第一次面试呢?干姐和刘思敏都已经工作了一个多月,快到发薪水的时候了,而自己还是三天两天跑人才市场。段伏枥背上背包,发现拉链还没拉上,往里面看了一眼,毕业证和学历证还在,便放心地拉上拉链,快速往地铁站奔去。可是段伏枥绝对没有想到,昨晚的没有将背包拉链拉上,却会给他面试带来灭顶之灾。

说明:本文转自blog.csdn.net,用于学习交流分享,仅代表原文作者观点。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删除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