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雷军
创办小米,雷军已是不惑之年。4年前,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不过是做得多,说得少,4年后,雷军终于可以挺直腰,站着谈理想,聊情怀。在给员工讲述小米的愿景与使命时,雷军说:“有真爱,无所谓”。
我并不清楚,雷军究竟有多热爱小米手机这份工作,只知道,原本是财务自由,功成名就的他,拉了一帮平均年龄40多岁,也是财务自由,功成名就的7个老男人创业。这4年,雷军事无巨细都是兢兢业业,午夜时分,在小米公司楼下,你能经常看到雷军的车停靠路边。
劳模雷军,是互联网圈内的共识。朋友说,雷军的克己复礼,是舍弃小欲望,试图成就大欲。雷军说,小米的使命是“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”,小米的征途是星辰大海。我说,雷军的欲望是全世界的国民品牌,科技界的优衣库。
商业世界弱肉强食,没有成功之前,情怀藏心里,理想揣兜里,这个世界,Loser是没有资格谈理想与情怀。4年的克己复礼,兢兢业业,雷军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谈理想,聊情怀。
商业世界固然冰冷,雷军的待人接物,却有几分温情。他是个情商极高,在金山熬了十多年,职场里一步步摸爬滚打,他与其他那些个性鲜明的大佬相比,人格健全,优点或许并不突出,却也没有缺点。所有企业的文化与产品,都是创始人、创始团队个性、审美的延伸,也是企业的品牌基因。
雷军待人接物的滴水不漏,温情与诚恳,最终延伸,固化成小米产品,也抽象为小米品牌。小米的产品,与雷军一样,性价比其实是综合实力平均分。在一个班级里,有很多偏科的人,有的数学好,有的外语强,但他们或许语文不行,体育不好,雷军与小米的产品,属于数学、外语、语文、体育都是90分的均衡学霸。
周鸿祎是偏才,长板很长很长,但短板明显,雷军属于全才,长板也长,贵在没有短板。小米的产品也一样,所以,它是容量最大的。
雷军品性的外延,最终是小米品牌的温情。雷军的兢兢业业,让小米公司成为一家热血公司,他的诚恳与温情,却让小米成为一个温润的品牌。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”、“和米粉做朋友”,商业世界虽然冰冷无情,雷军努力让小米的品牌有温度,赋予它某种情怀,而这种情怀显然是雷军本人性格与志愿的延伸表现。
所以他会对员工和用户说,要“真爱”。他解释,“真爱”是真诚与热爱。其实,相近的情绪或情怀,放在其他家可能有无数或华丽或高冷的描述方式,但是雷军最后选择的表达方式却一如小米的品牌表现——胸有波澜,但表述平实——他会选择最大多数人能第一时间听懂的、最直接的话语去表示。
有一位专攻品牌战略的朋友说,这真了不起。华丽、高冷其实不难,难就难在如白居易那样,写诗力透纸背却能让老太太读懂。雷军说要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,那潜台词就是足够好、足够有性价比的产品行销全球。凡有水井处,皆能歌柳词。
所谓粉丝经济,需要有价值观,而价值观其实是排他的。这世界就是如此分裂,花粉、锤粉、煤油一个个群体,态度鲜明,势同水火,这就是所谓的粉丝经济。小米的成功也是粉丝经济,不过,锤子粉、花粉有戾气,小米的粉丝却有包容性,他们更友善。这份友善,也让米粉的扩展性变得更强。
这种感知上的差异,粉丝群体的天壤之别,与后面的布道者有着莫大关系。罗永浩尽管会说,“我爱这世界”,但他却又会特立独行地宣称:“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”,他的世界观是,这世界分,傻X和罗永浩以及他的朋友们两类人。与罗永浩的彪悍相比,雷军的温润,其实更能俘获人心。
雷军是极聪明的经营者,行事却是“守拙”。同仁堂的对联,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”核心便是“守拙”二字,这幅对联也是雷军经常挂在嘴边。手机圈内,雷军尤其佩服OPPO的老板陈永明与段永平,雷军说,那才是真的大佬,他们把“守拙”换成另一个词,叫“本分”。
雷军的行事“守拙”,反映在产品上,是MIUI的点滴改进,一周一次的升级,也是小米4手机,一次次版本工程机的改善。说到底,小米公司路径就是“守拙”——靠卖硬件,靠一部一部手机,一个一个米粉累积而成的互联网公司。靠卖硬件来做互联网平台公司,是最笨的办法,却也让倒逼小米的加速快跑,才有了小米生活、小米黄页、小米互娱,这样潜力无限的互联网生态布局。古人说,大巧若拙,重剑无锋。
雷军的聪明、守拙,还在于,人情练达。每次小米的发布会,雷军总会邀请各路朋友,与所有供应商合作伙伴。小米4的发布会上,雷军在小米工艺细节上特别强调了富士康和赫比,为小米4新增了19亿元设备投入,他说,小米与供应商伙伴的鱼水之情是真金白银铸成的,在炫耀武力之时,雷军也不忘在发布会上向所有供应商深鞠躬,他称富士康、赫比们为“伙伴”。
从米1开始,雷军的每一场小米发布会,我都参与了。这一次米4的发布会,雷军比起之前的发布会状态都好,尽管他是乡音难改,依旧是湖北口音浓重,依旧是激情澎湃,但米4的发布会,雷军开始享受这个过程。没有了往日的拘谨,没有了往日的生硬,学会调侃,也学会了自黑。
雷军开始享受发布会的过程,只因为底气十足,成竹在胸,无他——小米1、2、3、红米历代手机,款款爆款,超过5736万台销量,2014年上半年小米出货2611万台,这一成绩意味着,年初设定的6000万部目标也能达成。朋友说,小米产品中,偶数必出精品,米4将有可能超越米2系列的成就。
雷军这4年,让我想起《论语》一段话,子曰